文/新活藝術執行長 康思云
藝術輔療,顧名思義,是運用藝術作為一個媒介,使受服務者透過藝術來傳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,達到內在的平衡,也與他人建立更美好的互動模式與信任關係。
藝術的範疇很廣,舉凡音樂、戲劇、繪畫、舞蹈…等,在藝術輔療的各種方案中,都有顯著的服務效益。
英國霸菱基金會總監大衛.卡特爾(David Cutler)說「創意樂齡(Creative Aging)是基本人權,藝術是迎接活躍老化的最佳解方。」新活藝術作為全台灣第一間提供創意樂齡服務的社會企業,以視覺藝術為主要的藝術媒介,陪伴健康長者設計、規畫未來的樂齡生涯,並協助失能、失智長輩在疾病來襲、障礙發生時,看見自己的價值、找到內在的力量。
不同於以往失智症長者的照顧經驗,新活藝術主打的藝術輔療服務「傳承藝術」,在2至3小時的團體服務過程中,不見失智症長者遊走或躁動,而是看到他們循序漸進地述說自己的故事、滿足於團體成員的彼此陪伴,並享受在視覺藝術創作的驚喜與歡樂中。
照片來源:新活藝術
許多失智症長者的家人不辭辛苦、大老遠陪伴他們來到傳承藝術團體中,因為家人感受到,家中長輩在這裡,彷彿回到了失智前的那個他。有一位女兒跟傳承藝術國際認證講師說:「媽媽來到傳承藝術的課堂中,就恢復正常了。」其實,在MMSE的分數上,團體中的失智症長者未必每一位都有明顯的進步,但由於參與視覺藝術創作時創意的發揮、色彩及線條的選擇與運用,加上藝術媒材所帶來的刺激,每一位長者都顯得更靈活、更有反應。
與此同時,團體中主題性的分享、追憶,以及趣味性、競賽性的團體遊戲,加上傳承藝術國際認證講師在團體成員間的穿針引線,失智長者的社會互動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,使得他們更有笑容、更願意參與社會性的活動。
照片來源:新活藝術
埃里克.詹森(Eric Jensen)在其著作《腦中的藝術》一書中指出,「藝術滋養的系統,包括我們綜合的感官,注意力,認知,情感和運動能力,事實上,這是所有其他學習的驅動力。」
當我們在思考失智症患者的照護時,除了確保安全、追求生理的健康之外,看見失智症患者仍有展現創意及學習新事物的需要,是同樣重要的。當長者在使用藝術輔療的過程中找到自己遺忘的過往、運用藝術來展現並重塑生命故事,進而完成老年期「生命統整」的重要任務,照顧者也將感受到自己的照顧歷程更有意義、照顧關係與品質大幅提升。
期待有更多專業人員將藝術輔療列為進修的方向,更期待藝術輔療服務能進入更多照護單位及家庭中。
文章同步刊登於經濟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