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彭恩寧
一場新冠肺炎疫情,讓所有計劃好的實體課程硬生停擺,以培訓藝術輔療師來提供創意老化服務的社會企業—新活藝術,也面臨同樣的問題:「到底課程是要延後辦理?還是轉換形式變成線上課程?」
「我覺得這次的疫情是一個很好的試金石,如果此時組織只能夠暫停,等疫情結束再看看,那就只是在現有的知能中等待,而不是看到環境需求,去擴展組織的觸角。」新活藝術創辦人康思云帶著這樣的信念,決定帶領團隊一起進行新的挑戰—將實體課程內容重新打造,成為線上版本。
當團隊宣布課程將如期辦理並改成線上教學後,藝術輔療師們的報名如雪片般飛來,立即突破以往實體課程的報名人數紀錄。團隊開心之餘,也隨即進入備戰狀態,因為在兩週後,即將有60位輔療師在台灣各地上線參與,長達一天共六小時的教育訓練課程。
挑戰一:線上線下差很大|團隊應變力大考驗
「要如何抓住60位學員的眼球,在螢幕前認真上課六小時?」、「要如何讓這些從沒使用過線上會議軟體的學員順利進入課程會議室?」,一直以來都以辦理實體課程為主的新活藝術,踩著不久前才舉辦的15人線上課程的經驗,立即分成兩組團隊—「線上會議軟體輔導組」與「線上課程籌備組」,如火如荼的雙線預備。
挑戰二:學員狀況百百種|客製化服務安撫人心
團隊評估多數學員未有使用線上會議軟體的經驗,除了整理軟體操作圖文說明,另特別開設「使用教學說明會」,讓學員挑選可行的時段參與,由新活藝術團隊親自「上線」解說基本操作步驟:如何改名字?如何打開視訊?怎麼靜音?當然還有各種輔助小工具的使用小訣竅,像是:一秒好氣色—「美顏模式」怎麼開?來不及收拾家裡,放「虛擬背景」擋一下!滿足各個學員的需求,只為了讓大家安心使用軟體,並能在課程當天順利「抵達」教室。
挑戰三:六小時馬拉松式課程|適當融入趣味小遊戲 驅走瞌睡蟲
「如果只是單純老師線上簡報教學,我連一個小時都坐不住!」因著團隊成員分享自己在其他地方參與線上教學的經驗,新活藝術團隊認知到,並不是把實體課程的教學方式原封不動放到線上進行,就是「線上教學」。為此團隊重新將各堂課程拆解,改變授課模式,融入教學影片、分組討論,吸引學員注意力增加互動性。同時避免學員「人在心不在」、「課程無限好但也很好睡」的狀況,特別研究適合線上一起進行的小遊戲延伸閱讀:10個讓彼此零距離的視訊會議,提升課程趣味,化解線上距離的隔閡感。而這些小驚喜也成為課程結束後讓學員回味不已的話題。
成果:在線上如在線下|收穫超過預期,內心澎湃不已
讓團隊絞盡腦汁的事前準備,只為了課程當天能順暢的進行。當天新活藝術團隊提早一小時進行場佈,各就各位,各司其職,讓60人順利「抵達教室」,接下來按著計畫「上課」。過程中雖然仍有小狀況,但在團隊的合作下都能一一解決。六小時課程雖然因為線上盯著螢幕而「脖子痠」、「眼睛痠」,但透過課程結束前的線上即時回應,看到學員們最直接的饋:「還是有現場感覺,沒有距離感」、「內心澎湃」、「收穫超過預期!」還是讓團隊興奮不已。
圖/藝術輔療師即時回饋文字雲
疫情帶來了限制,世界的轉變超乎我們預料,與其坐著等待昔日再來,不如正面迎接,踏上浪頭,成為破浪者,開展出新的模式,航向新的里程碑。
準備好了嗎?讓我們一起迎接吧!
圖/藝術輔療師參與線上課程結束大合照
圖/藝術輔療師參與線上課程結束大合照
同場加映:10個讓彼此零距離的視訊會議遊戲